招生简介
培养方案
基地建设
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
 
招生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招生专业:生物科学(考生外语语种限为英语)

bte365正规网站(以下简称生命学院)的前身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创立于1926年,曾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的院士中有30余位曾就读于清华大学或在清华大学工作过。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并入其它院校。1984年复系,2009年9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生物科学与技术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生命学院拥有“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优秀基地”; 2004-2006年“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三次年检中均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基地。2006年生物系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学院内设多个研究中心,并拥有“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

师资力量

生命学院拥有一支知名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目前,全院教职工总数117人,其中教研系列71人、教学系列9人、研究系列11人、实验技术系列23人、教育职员系列3人。在站博士后95人。学院教师队伍中,中科院院士5人,“千人计划”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重大计划首席科学家9人、青年千人23人、长江青年学者1人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生命学院坚持教授上讲台,包括院士在内的绝大多数教授都承担了本科生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培养及课程设置

生命学院坚持教书育人,要求骨干教授在教学一线讲课,建设多门精品课程。2003年有四门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名牌课程。生命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广泛采用先进的原版教材。其中生物化学(1)、生物化学(2)、遗传学3门专业核心课程,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微生物学2门课程,均采用英语教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2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生物学导论国家精品课程都采用双语教学。有大约67%的教授都承担了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其中30%的教授和副教授还承担了两门课的教学任务。在调研国外著名研究型大学课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国情与校情,初步确定了相对“简洁”的课程结构。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从而拓宽了学生选课空间与个性发展的余地。为加强创新思维和技能训练,增加实验课比例,增设综合实验及创新实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选择愿望和要求。其中综合型提高实验,含教师指导、查阅资料、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总结报告,成绩评定等环节。其教学功能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技能的综合分析能力,重在基本技能的综合与扩展;研究创新型实验,依靠中心开放实验室平台支持,多模块、探索性、个性化、自主选择。实验题目来自于实验教学改革内容和科研的子课题,学生4人一组,自愿组合、自由选题、文献调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程训练。其教学功能旨在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及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重在探究与创新。同时,充分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作用,鼓励本科生到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从2011年起,学院每年将从二,三年级的本科生中选拔15-20人成立“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为对于生命科学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因材施教的独特的学习平台。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实践,优秀科学家的指导,及多种渠道的国际化交流等手段,力争使其培养成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研究人才。

生命学院开设的必修课程有:普通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细胞、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综合实验等。部分选修课程有:生理学及实验、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药物药理学导论、生物统计学基础、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等。2016年新开课程有脑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和表观基因组学。

科学研究

生命学院主要研究目标聚焦于重大国际科学前沿和对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领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膜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分子酶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微藻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生物芯片、膜生物工程、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中药现代化与生物制剂等。在基础研究领域,生物系所发表的生物类SCI收录论文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Cell、PNAS、EMBO、Plant Cell、MCB、Journal of Neuroscience、JBC、The 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AIDS、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Journal of Virology、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在蛋白质药物、生物芯片、生物材料等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罗永章教授负责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已获准上市;陈国强教授的可降解生物塑料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并正在实现产业化。

近几年,生命学院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竞争力迅速增强。承担大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和教学成果一、二等奖7项、省部级成果奖16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00多项,人均科研效益处于全国领先行列。

交流与合作

生命学院非常重视交流工作,采取师生互换、互聘教授、合作研究、国际会议、教育资源互补等方式开扩学生眼界。近年来部分同学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芬兰阿尔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等国外大学交换学习一个学期。参加交换学习和研究的学生从中受益匪浅,表示交换项目不仅使自己接触到了当今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还对丰富自己的经历、开阔眼界大有裨益。生命学院还邀请大量国内外专著名学者来院作学术报告。同时,学校为生命学院设立了讲席教授席位,聘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校友为同学授课,座谈为人治学感受及其成才感悟。参加“21世纪生命科学前沿论坛”的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Michael Brown, Joseph Goldstein, Phillip A. Sharp)与本科同学进行座谈后,三位科学家的共同印象是“清华园十分美丽,清华大学的学生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奖学金和学生组织

除了清华大学校设的众多奖学金外,生命学院还有不少院设的奖学金,包括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科研方面所努力追求的“三代奖学金”(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生物系系友吴征镒院士捐资设立)、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工作的“生命学院社会工作奖学金”。校设和院设奖学金的获奖覆盖面可以达到全院本科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奖学金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以及生命学院在育人工作中的导向,对同学全面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激励作用。生命学院每年都组织多场有声有色的奖学金答辩会和院内选拔会,充分发挥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提供交流平台,既使观摩答辩会的同学受教育,也使参加答辩的同学受教育。近年来,生命学院多名同学还获得了一二九奖学金、蔡雄奖学金、清华大学港澳台华侨学生二等奖学金等殊荣。

生命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在院核心组和党委的领导下,生命学院党委学生工作组负责具体的学生事务,有多名认真负责的横向带班和纵向指导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管理学生奖助贷勤补的学生工作助理。

生命学院的学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成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展现提高自我才能的一个舞台,也成为很多同学毕业后的一段美好的回忆。生命学院主要学生组织包括共青团清华大学生物系委员会、生命学院学生会、生命学院学生科协和生命学院学生宣传中心等。

团委在引导同学思想进步的同时也会重点举办一些利于同学接触社会,提高自身能力的项目,包括“新生团队训练营”活动,“学生社会工作课”培训,并且组织同学利用寒暑假时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进行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基层情况,增长自身才干。希望做志愿者的同学能够在生命学院紫荆支队找到奉献爱心的平台。紫荆支队成立于1999年,是清华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支队之一,直属于生命学院团委。支队是最早开始运作校外项目的支队之一,长期运作的北京郊区学校支教、临终关怀医院志愿等项目得到了同学的一致好评。在不久前结束的2008北京奥运会上,很多来自生命学院的志愿者在“水立方”和国际广播中心成为骨志愿者,圆满完成了任务。

院学生会是一个十分贴近同学的组织,每年不仅会组织院级体育比赛,它也是院内大型文艺活动如新生舞会、学生节、卡拉OK大赛、毕业舞会等的主要承办者。 除此之外,一年一度的“旧书市”、迎新活动、辩论文化节和组织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回本部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也成为生物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生科协为热爱学术的同学开辟了一个天地。科协不仅举办联合北京六大高校的“生命科学文化节”,还负责清华大学“挑战杯”本系参赛作品的指导、征集与布展。

院宣传中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大型系级、校级、校际主题性活动的统筹宣传工作;它的平面设计组和DV制作组汇集了一批平面和视频制作的高手,成为各个大型院内活动宣传的一支生力军。院刊《荷风》在全系学生,特别是本科生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校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于2008年被评为首都高校优秀校园刊物。除此之外,宣传中心在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丰富整合网络资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营造、宣传院系文化。

毕业前景及毕业生

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生命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将更为乐观。目前,已毕业本科生中40%在国内免试读研;40%-50%到国外继续深造;10%就业,其中很多人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相继在世界各地崭露头角,是活跃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基础医学及管理领域的一支有生力量。例如,1989届本科毕业生施一公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3年荣获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Irving Sig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他也是这项奖项成立17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生命科学研究学者;1990届本科毕业生刘湘军获得了2003年度100名世界顶尖青年创新者(The 2003 World's 100 Top Young Innovators);1993届本科毕业生王帆获得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颁发的2004年斯隆科学奖(Research Fellowship Award Winners of 2004)。历史上有26位诺贝尔奖得主曾获该奖,著名华裔学者李政道、李远哲、邱成桐等均曾获斯隆研究奖;1996届本科毕业生时松海荣获了2001年度全球唯一的最佳青年科学家奖(2001 Grand Prize Winner),并应邀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百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2000届毕业生颜宁获2005年度Science杂志(北美)青年科学家奖;2001届毕业生苏颖被推荐为本系免试直博生,在孟安明教授指导下从事“斑马鱼Dpr2通过促进Nodal受体的降解抑制中胚层诱导作用”的研究,研究成果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杂志发表。施一公已全时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并担任生命学院院长。

本专业不招收色盲和色弱的考生,只限英语考生报考。

 

联系方式

网址:http://www.niepad.com

email: smxyywb@mailoa.tsinghua.edu.cn

电话:010-62785835

传真:010-62788604

 

   
版权所有©bte365正规网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邮政编码:100084
电话:+86-10-62772269 传真:+86-10-62788604 电子邮箱:swxrs@tsinghua.edu.cn